魏家祥的问题
魏家祥上任教育部副部长4年,其政治资本已迅速贬值及萎缩。
308后上任初期,魏家祥在教育部渡过约一年的蜜月期。这主要是因为时任教育部长希山慕丁给予他极大的发挥空间,所有华教问题都由他全权解决。而巫统在308政治海啸的冲击下,也被逼开始聆听华社的政治要求,在解决华教问题上相对的顺利许多。因此,当时魏家祥被称为是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中最有魄力及干劲的一位,许多人也视他为马华未来最有希望的领袖。
一片叫好声下,魏家祥在自我膨胀中渐渐走向翁诗杰的老路,其自以为是及刚愎自用的个性逐渐显现。
在翁诗杰一手造成的党争过程中,被视为原本是翁诗杰拥护者的魏家祥几度进退失据,最后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就是与周美芬的激情一哭。整个党争过程看起来魏家祥没有损失任何党职官职,但其义气形象基本上已全盘破灭。相比颜炳寿及王赛芝由始至终的坚持政治原则,维护翁诗杰到底,以及王乃志的敢做敢当和进退有据,魏家祥过于圆滑及随风摆柳的身段无疑落于下乘。
在慕尤丁进驻教育部后,魏家祥原有的权力及发挥空间完全被限制及收缩。因为慕尤丁强硬及不易妥协的作风,让魏家祥在处理华教问题时开始面对强烈的阻碍。在此情况下,魏家祥在政治上的柔软身段再次展现。为了获得顶头上司的信任,他开始将本身的角色定位于是一位教育部官员,为维护教育部政策说话。因此,自然的他逐渐与华教团体保持距离,关系也变得紧张。当教育部推行任何不利华教的政策或事件而引起华社愤慨时,魏家祥就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尝试灭火及安抚华社,以在慕尤丁眼中得分。
当然,或许有人认为副部长权力有限,魏家祥也是在此无奈的状况中挣扎求存,非战之罪。这个想法无疑真实地反应了马华在国阵的共处模式中,完全是活在巫统强权的身影下。除了必须曲意逢迎,刻意讨好,更要揣摩圣意,避免激怒,说是要平起平坐简直是春秋大梦。蔡细历几次公开发表教育部“小拿破仑”,“鸟人”的言论,正为魏家祥的角色做了注脚。不然,若非有人撑腰,教育部小小芝麻官如何敢不放堂堂一个副部长在眼里,而刻意刁难。
魏家祥处于如此困境,原本可另辟蹊径,与华社站在一起,狭整体华社民意作为与慕尤丁周旋的筹码。届时,即使无法扭转乾坤,但其硬骨头及直脊梁的正面形象将让他在华社中无往不利,要成为马华最高领导有何困难!可惜,马华的政治格局及魏家祥适者生存及识时务者的个性让他选择了背向华社,最后落得受尽唾骂的下场!而慕尤丁更袖手旁观,乐得让魏家祥站在教育部招牌前抵挡华社子弹。
许多人都认为魏家祥是个聪明,反应敏捷,能言善辩的人才。可惜,最强点往往就成为最弱的罩门所在。魏家祥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就喜欢应用其巧舌,以华丽及极有深度的辞藻回应,咋听似乎成理,也可应付过关。但在一次两次三次之后,除了个人还自我感觉良好,旁人已经对此等空洞及毫无意义的解释嗤之以鼻!魏家祥可能没有发觉(或者拒绝承认),华社对其一直以空言虚语敷衍华社,但华教问题却一直未获解决已经失去耐性。而其个人诚信也开始受到质疑。
直到325事件,先是“没有碰到还叫打吗?”,接着“我选择原谅”,到最后“我有说过被打吗?”,至最终“事情已告一段落,不再回应”。华社在此事件中彻底检视了魏家祥荒腔走板的政治诚信。
魏家祥由一个拥有高度评价的政治人物,落得今天被华社拒绝,谴责及不受欢迎,正印证了“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是对的。
靠近魏家祥的人对他常有句评语,那就是:“自大而不愿意听人意见”。一个“聪明人”的自以为是及刚愎自用,往往让他时刻把耳朵掩住,谏言难听,最后是咎由自取。翁诗杰,正是魏家祥的样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